28个重点项目签约,常熟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城市建设


3月28日,常熟举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智算未来城启航活动,签约入驻总投资超150亿元的28个重点项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新高地。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常熟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发挥产业规模、应用场景等优势,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城市建设。
大会前后,记者来到常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观察产业发展新动向,走访研发平台了解科技创新新突破,徒步虞山感受县域文旅营造的城市发展软环境,感受常熟的发展活力,讲述常熟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常熟、深耕常熟。
产业发展“新新”向荣
在常熟大学科技园的展厅内,一块手掌大小的异形铁块摆放在核心位置上。这是一块飞机易损件,此前国内一直无法独立完成生产。面对难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萃金属研究所所长韩启航及其核心团队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最终一举打破这一技术壁垒。
在常熟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集聚壮大。2024年,常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声学等新兴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这里,低空产业蓄势高飞。
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造型酷炫的展品引人注目,形似汽车,却又搭载了四个机翼。这是亨睿碳纤维参与研发的飞行汽车,车身全部由碳纤维制成,重量为85公斤,仅占整机重量的15%。亨睿碳纤维相关负责人说,汽车能飞起来,关键得轻。碳纤维的轻量化特性可以减少电池能量消耗,增加续航里程。
这里,声学产业潜力无限。
人耳所能听到的最小音量是0dB,那-8.5dB会是什么体验?来到被称为“全亚洲最安静的地方”——“苏州·中国声谷”声学联合检测中心的全消声室,便可知道。走进实验室,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极致的安静,根本听不到由自己的行动产生的声音,甚至连自言自语时,也好像从身体内部迸发能量一样,感觉十分沉闷。
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藏在“沟壑纵横”的墙体结构之中。“这种吸声结构叫金属尖劈,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推广的自主专利产品。”声学联合检测中心检测部部长林支平介绍,由吸声结构打造的全消声室可进行设备及零部件噪声振动测试及辐射声功率测试、分析、评价、诊断、改进试验等,可服务汽车、家电、医疗、仪器等多个领域。
这里,生物制药产业正成为新高地。
来到智享生物(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清洗的若干药瓶随着输送带进入偌大的烘箱里加热消毒,随后在无菌车间灌装药物、加入瓶塞。至此,一批药物“走”下产线。
2月18日,银诺医药的“怡诺轻”在智享生物常熟工厂全球首发。这款针对成人2型糖尿病的国家一类创新药,有望打破进口药物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实惠的治疗选择。
这是智享生物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个从晚期临床到获批上市的完整商业化生产项目,更是落户常熟以来助力客户获批的标志性成果。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核心技术、规模量产能力和商业化闭环综合能力的CDMO企业,智享生物在“怡诺轻”的研发和量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企业营业收入达4.5亿元。目前,智享生物拥有8条原液生产线和7条制剂生产线。此外,智享生物的“扩建年产9600万支生物制品项目”入选了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
数智赋能让传统产业“出圈”
来到苏州片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非遗空间”展厅,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既有传承常熟花边“非遗”技艺而精心编织的花篮、玩偶、旗袍,也有图案各异、别具创意的布艺包,更有一针一线绣出的《富春山居图》,令人爱不释手。
作为一家新兴业态文创企业,片刻文化打造艺术鸭智创中心、艺术鸭众创空间、“快鸭制造”生产车间,形成自主设计、生产制造、销售营销的全产业链,为追求个性和品质生活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差异化、创意化的文创周边产品。去年,企业营收达8500万元。
纺织服装产业是常熟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如今在“智改数转”浪潮中,这一产业正向外界展示着新的勃勃生机。
走进波司登的智能化工厂,“智”造体现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工人们只需将布料放在指定位置,机器就会进行自动缝纫;自主研发的充绒系统将充绒误差控制在0.01克以内,配合超声波封口技术,杜绝了搬运过程中的漏绒风险;智能吊挂传输系统上,袖口、衣领等“零部件”在链条上“轻盈飞舞”,精准送到各个岗位工人面前,高效完成缝制。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超过90%,效率比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提高30%。
以往,打造一款设计复杂的服装,或需历经数百道精细步骤。在此过程中,产线上的班组长凭经验调配资源,遇到问题再调整,效率很难稳定。现今,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服装制造也不例外。从剪裁至出货,各环节皆由智能系统预先规划,部门间协作无间。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和数字化平台优势。波司登通过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将“业务数据化、数据智能化”融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研产供销服”全链路协同,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引领纺织服装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波司登AI企划端开发效率大幅提升,从每人出款1件需15—20天,提速至每人每天可出款1000件。2024年,首款由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波司登单壳冲锋衣”产品量产落地,以波司登经典数据库为起点,展开款式裂变,智能调整色彩、图案、面料、款式,最终确认样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设计效率,服装的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缩短到27天。
今年2月,波司登集团“大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服装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并获省委、省政府授牌表彰。
打造直播电商产业“成长营”
近日,常熟服装城商户徐幸澹来到常熟直播电商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看准直播带货的“风口”,徐幸澹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并入驻直播平台,凭借优秀带货能力和服装风格优势,很快积攒起大批粉丝,实现了不错的销售量。欣喜之余,他发现刚刚设计上架的服装,很快就被其他商家复制抄袭。
了解情况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联系莫城市监部门,帮助徐幸澹申请服装版权。这一过程,让徐幸澹对版权维权的方式方法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2019年,常熟设立全国首个“产业带直播”服务办公室,后更名为“常熟直播电商服务中心”,帮助商家解决各种经营难题。服务范围涵盖从前期的培训入门、流量投放、货品场地对接,到后期的合规经营、矛盾调解等全方位支持。
一直以来,常熟坚持深耕产业链、打造供应链优势,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做优配套服务、深化平台合作,全面优化直播电商产业生态,推动直播电商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经营主体+国资赋能+多方参与”的特色化电商发展道路。“主播一身轻松来到这里,一路‘修炼’成长。有的主播从最初在一个小房间做直播,到租用写字楼的一层,再到拿下一栋楼、一个园区。”常熟直播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刘亚说。
目前,常熟已集聚1.5万名主播,培育出1700多个新势力品牌,逐渐形成以抖音电商为主,快手、淘宝、腾讯视频号等多平台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2024年,常熟直播电商线上店铺达7万家,网络交易额突破1152.8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抖音平台表现尤为亮眼,直播电商交易额达772.3亿元,同比增长17.73%。
有了肥沃的“成长土壤”,常熟直播电商产业“百花齐放”。去年4月,常熟发布支持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优秀的直播电商人才,构建良好的直播电商产业生态系统,加速推动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眼下,越来越多平台资源涌向这片“电商创业福地”,与当地电商产业结出合作“硕果”。
从一楼一山看文旅魅力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总藏书量超10万卷。如今,这里源远流长的藏书文化正在以现代化的表达形式呈现于人们眼前。
轻抚铁琴纹饰,墙上就会慢慢呈现一句读书箴言;滑动滑片,《虹月归来图》43篇题跋便可逐一赏析;一部部多媒体动画里,瞿氏五代楼主读书、藏书、护书、刻书、献书的艰辛经历娓娓道来……走进位于常熟市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历史的隽永和科技的新潮完美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参与性、体验性、分享性,实现对铁琴铜剑楼的通俗化解读,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铁琴铜剑楼纪念馆馆长王宇介绍,经过展陈更新和巧思设计,馆内不仅灯光音效、实物展陈、场景塑造等更加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还创新运用声光电技术,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加可感可及。
书香氤氲,涵养了城市的气质。铁琴铜剑楼外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交媒体中一个特别能“出片”的打卡地。纯白色建筑,极简的空间设计,串起了小桥流水,把水墨江南的风韵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不仅好看,还好玩。初见书房、明堂美术馆酒店、不厌文创等国内新锐文化品牌陆续加盟,以文博展览、新书作家分享、大咖讲座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文化滋养,这片人文艺术街区也由此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试点。2024年,铁琴铜剑楼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文旅收入破5000万元,夜经济、国潮市集等活动持续引流。
常熟的文旅魅力,不仅在于古韵今风的交相辉映,也蕴藏在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中。
要说长三角地区周末徒步旅游最火的地方在哪里,常熟虞山“雄鹰线”或许是答案之一。单单在“小红书”平台,“虞山雄鹰线”与“虞山徒步”两个话题浏览量便破千万,讨论数量也接近10万。
随着虞山“雄鹰线”的出圈,近年来虞山街道不断完善周边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满足虞山徒步、城市漫游需要。打造龙殿、旧房子、剑门云上、项家坞等7个徒步休憩驿站,逐步形成了“公共服务+特色服务”创新模式,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紧紧抓住“雄鹰线”带来的流量红利,去年,位于线路上的山湾里文化创意园与签约商家联办了多场户外赛事活动,接待上海等周边城市旅游团共64个。据介绍,目前园区内入驻商家有20余家,去年经营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今年,园区将加强和文旅行业的合作,增加自媒体的曝光率,同时启动艺术中心新项目,力争将园区打造成虞山街道的特色地标。
城市文旅“流量”转变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业态共享“奔县游”红利,拉动了常熟“春日经济”快速升温。去年,虞山“雄鹰线”全年接待游客约23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60%,带动周边农家乐及文旅项目营业收入近2亿元。
建筑业勇攀千亿“春山”
三月三,上春山。向上,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一过,常熟便马不停蹄地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大会,发布《常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建筑之乡”向上跨越,成为“建筑强市”。
从南宋建造常熟方塔到明代设计修造紫禁城开创苏式古建流派“香山帮”,从胥城大厦拔地而起成为苏州“第一高楼”到重修滕王阁捧回首座“鲁班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35家营造厂艰难起步到如今577家建筑企业、6万职工南征北战,常熟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铸就“中国建筑之乡”的辉煌成就和强大底气。
如今,建筑业正迈入新一轮蓬勃发展浪潮。“常熟,这座拥有悠久建筑业发展史的中国建筑之乡,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目前正站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福安认为,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在智能建造、城市更新、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大有可为,将为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和外来企业合作共赢创造广阔空间。
当天,《常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发布。15条政策的靶点就是加快推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智能化升级。力争到2027年底,常熟建筑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建筑企业4家、15家30亿级骨干企业,形成3家特级资质和30家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矩阵”。
锚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常熟可不是“拍脑袋”就定下的方向,而是根据自身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方向做出的慎重抉择。
这份“底气”就在会场外。
这里有仁烁光能研发的钙钛矿光伏幕墙。“钙钛矿光伏组件不仅发电效率更高,还能定制色彩纹理,与不同建筑风格更加契合。”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海仁指着光伏组件产品介绍道,企业正推进GW级钙钛矿光伏产线建设,未来将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大面积、更高效率的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里有佰家丽带来的建筑声学材料。“这些吸音材料的原材料是矿泉水瓶!”企业负责人说,回收后的矿泉水瓶,在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流程后,会被精细地粉碎成微小颗粒。这些颗粒经过调色处理后,便成为公司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每年企业要消耗约3亿个矿泉水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6.52吨。
“底气”十足的常熟,在细化领域上更是设定了“100%”目标,即实现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报建工程智慧工地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100%,2万平方米以上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达到100%。
无限机遇,让企业家坐不住、等不得。江苏金土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斌细致描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金土木集团将聚焦产业布局,探索多元发展,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领域建设。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优化人才管理,构筑人才高地。”
朝着千亿“春山”,常熟建筑业向上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 周成瑜 宗志鹏 杨丽媛
(常熟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