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硕果报青春承诺:“世界再大,南海是家!”
8月22日上午,2025年南海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在南海迎宾馆召开,十多名学生代表与就业创业青年代表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等区领导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已经是南海区第四年开展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

“青年是南海发展的源头活水,青年心声是南海奋进的不竭动力”顾耀辉深情地说道。延续了4年的区领导与青年面对面座谈会在这火热的暑假如约而至,座谈会邀请了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青年进行直接的交流,表达的是南海对青年工作的重视,也是对青年人才的渴慕,更体现了南海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对企业家们的关心关爱。

南海是一方值得深耕的发展热土
南海依托“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深厚底蕴,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加速同频,打造一座乐创之城、乐业之城、乐享之城、乐居之城。
“从个人来说,选择落地南海,正是看中这里深厚的制造业基因与清晰的创新布局,”原点智能首席技术官钱代数表达了对南海科创氛围的肯定,“从区镇各部门对科技型企业的全链条支持,让我深刻感受到南海将‘科技创新’刻入发展血脉的决心。”
据悉,南海正围绕打造佛山乃至大湾区重要人才科创高地,积极布局东部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中部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西部仙湖国际科创社区三核科创引擎,打造人才科创“桃花源”南海样本。
“南海区政府对科研的支持不仅是资金投入,更是对科研人员沉甸甸的信任。”来自仙湖实验室的副研究员汤海波总结了在南海的成长历程与收获,以科研人员的角度评价南海对科创人才的支持:“特别感谢南海区所营造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技术研发。”
南海产业发展动能大、潜力足,一方面,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创新经济业态,积极推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产业等新业态的布局和发展。
作为“窗二代”的新豪轩现任总裁冯佐星,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营销体系、产品美学升级等成功让传统制造业焕发生机,实现销售额跨越式的增长。而作为南海人工智能的见证者金赋科技副总裁任书沛也感慨道:“其实在南海,AI已经深度融入产业血脉。AI质检让待裁剪的布料瑕疵无处遁形,节约50%的人力。”未来,金赋将继续扎根南海,打造“技术+产业+人才”生态圈,推动AI赋能全国各行各业企业发展。

南海用心用情宠爱青年成就青年
“我们承诺,青年要创业、南海给资源,青年要成长、南海搭台阶,青年要绽放、南海造舞台。”顾耀辉坚定地说道。
南海用真诚回应青年的生活需求,如举办系列“双创”赛,孵化优质科创项目,支持团队成果转化;实施“青年驿站”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短租免费、长租优惠”的住宿支持;启动青年小店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提供扶持阵地、免租优惠、奖励基金等扶持政策;深化“展翅计划”工作,连续四年每年提供超10000个大企大院大所的实习见习岗位……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推进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为青年在南海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这个暑假,一共有283支高校队伍与南海结对开展实践活动,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文物建筑调研小队就是其中之一。团队成员刘余圣藤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成果,为结对的西樵简村量身打造IP形象、古建筑改造方案,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路线,推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她说:“非常感谢南海为我们搭建了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实践平台。”

南海携手青年约定一场双向奔赴
顾耀辉在会议上勉励各界青年代表:“希望大家贡献智慧,成为南海发展的‘智囊团’;希望大家挥洒汗水,成为南海建设的‘生力军’;希望大家燃烧热情,成为南海形象的‘代言人’。”
今年南海高考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27名南海学子圆梦清华、北大。目前他们都抵达学校报到,虽然无法到达会场,但是通过电话采访,他们都表达了对南海教育的感激,以及对家乡发展的牵挂。“我选择电子信息专业,既是响应国家科技自强的召唤,也是源于对家乡产业升级的关注。”清华大学新生胡子轩激动地说。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刘露表达了对南海的深厚感情:“这里的人情味、烟火气,都让我觉得很温暖。未来我想回到南海,用所学助力基层柔性治理,让南海能成为一个更有温度、更有归属感的地方。”
参会的青年代表也纷纷表示将会继续扎根南海,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南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准大一新生陈栎宇主动申请担任2025届石门中学校友会副主席,准备通过校友交流群分享南海最新的动态,让更多小伙伴了解南海、关注南海、打卡南海。即将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的蔡宁说道:“无论走得多远,都将心系南海发展;无论身处何方,都愿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季华实验室王志恒博士用自身经历诠释了对南海的坚定选择,他说,南海不仅是他的家乡,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高地,政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扶持人才团队成长,助力创新项目转化,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南海,为家乡新材料产业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未来,南海将坚持做好青年工作,加强与青年的联系服务,为青年打造更多发展平台,助力青年成长成才,提升青年在南海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携手共同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星云
图:由主办方提供
通讯员:容诗雅、黄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