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一河连深港 法治向未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圳河套实践

政策东风与司法春风交织激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创新生态如春笋破土。

从源头技术攻坚到市场秩序规范,从矛盾风险化解到跨境规则衔接,深圳福田法院河套法庭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筑牢创新保护屏障,用司法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年来,河套法庭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839宗、审结1996宗。深圳河畔,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实践。

河套法庭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筑牢创新保护屏障

以精准裁判守护创新研发种苗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而研发,则是这股活水的泉眼。唯有以法治守护创新源头,方能让活水不息长流。

制药领域,向来是创新突破的高地。其合成工艺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以及高纯度结晶控制,是攻克“卡脖子”难题的重点方向。

深圳市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苦心钻研,终于掌握治疗妇科疾病关键药物——地屈孕酮的技术要点。

随后,该公司与苏州某生物医药公司签订产业化协议,协议特别约定“双方由于各种原因终止该项目合作的,甲方十年内不得开发该产品及披露该项目技术机密”。

然而,经过数年协同研发,项目未达预期转化效率,双方合作破裂。苏州公司遂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双方合同关系,并以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为由,主张上述约定条款无效。

“根据合同性质和目的,上述条款是为限制苏州某生物医药公司在合同终止后不得使用、披露合作期间获取的技术秘密。”承办法官李姗姗阐述审理思路时如是说,“只有守护好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才能让企业专心创新、安心发展。”

最终,法庭作出判决,解除双方合作协议,认定上述条款有效。

司法裁判对科技创新的保护效力,在各类案件中持续延展。在河套园区内企业深圳某蓝光能源科技公司“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技术合同纠纷案中,承办法官根据涉案款项支付条件的成熟程度,精准确定应还款项,强化对园区企业合同利益的保护。这一判例亦为深圳园区有序导入香港及国际高端科创资源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让真创新得到真保护。司法裁判正以专业力量破除创新链条中的梗阻点,将判决书上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研发、创新的信心。

以司法利剑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深圳河蜿蜒流淌,见证着两岸市场的繁荣与秩序。在这里,企业从创立到壮大的每一步,离不开高质量知识产权保护。

某知名咖啡品牌,凭借独特风味与品牌形象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某公司为谋取不当收益,对该咖啡品牌进行“像素级”模仿,甚至还发展了近百家加盟店。

“他们的商标、店门头招牌、打包袋、店员服饰、商品包装都几乎跟我们的一模一样,还总是把门店开在我们附近。”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面对猖獗的侵权行为,该咖啡品牌将侵权方诉至河套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河套法庭经审理,对被告的侵权行为适用二倍惩罚性赔偿,赔偿数额500万元。这一判决如同一记警钟,不仅有力震慑了侵权者,更向市场传递出“任何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的清晰信号。

严保护的利刃之下,司法对创新生态的呵护同样需要“温度”平衡。

某连锁餐饮品牌发现福田区某餐饮店的名称与其相似,认为构成侵权。河套法庭综合考虑注册商标的权利范围、历史使用证据、地域影响力等因素,综合认定小微企业对字号的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为市井商业的生存空间划定安全区。

这种对市场活力的守护,在跨境电商领域更进一步——某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案中,河套法庭依法认定通过技术手段为该电商平台卖家提供刷单、刷评服务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保障平台正常经营,促进全球贸易公平有序发展。

严保护的威慑力与细裁量的包容性,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筑起“侵权成本高于创新成本、市场活力大于诉讼消耗”的法治生态。在这里,司法不仅是纠纷的终点,更是维护市场公平、激发市场活力的起点。

以多元解纷促进创新生态和谐

翻开《河套法庭驻庭调解员诉调对接工作规程(试行)》,点开“智信云调”的类案智推,调解员老张比对着整理调解要点——这是他从法官手中接过的第31起知识产权纠纷。河套法庭成立以来,像老张这样的调解员已促成514件知识产权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调撤率30%。

纠纷化解的“端口”不止于此。

“好多产品被迫下架,店铺也被扣分,这对我们的业务经营打击太大了。”某跨境电商企业因产品图片被批量投诉陷入困境,法官审查发现,投诉方主张的“作品”实为从海外网站下载的通用素材,且无法提供创作证据。

面对投诉方针对数十家同行企业的“诉讼围剿”,河套法庭启动批量纠纷化解机制,对提起批量诉讼的权利人进行电话沟通、现场约谈,引导作品独创性极低、侵权情节轻微的案件当事人撤诉,实现一揽子解纷。

判决外的治理同步推进。河套法庭一方面向作品登记机关发出司法建议,推动优化登记审核机制、加强自愿登记的效果宣传、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与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进行座谈交流,共同探讨规制途径。

这种“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应,在河套园区持续发酵:在福保街道河套合作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活动上,法官现场为在场企业带来“法治套餐”;河套科研配套服务市集中,法官展示着“一庭室一街道”对接机制服务成果。

从调解室的智能化调解到河套园区的展台,河套法庭的实践重新描摹着“枫桥经验”的当下图景,法治的根系正沿着深圳河两岸,扎进基层治理的土壤。

以国际视野护航创新企业“出海”

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走出去”成为发展必然。然而,在跨境经营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某免税集团系主营免税商品零售业务的知名企业,持有“××”文字商标并长期用于免税商品销售服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某时尚公司未经授权,在公共场所墙面显著位置使用与案涉商标高度近似的标识。

法庭上,某时尚公司代表辩称:“案涉标识经某香港公司授权,该名称的使用已获得合法权利。”

法官在审理时指出:“经营者在注册和使用企业名称时,对在先商标及企业简称有一定影响的,应尽注意义务并合理避让。”

最终,法庭认定案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通过裁判厘清市场混淆行为边界,警示企业跨境合作须强化知识产权合规审查,同时彰显中国司法对本土企业境内外商业利益的有力保护,切实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规则话语权和维权底气。

而在一起被告为美国公司的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中,河套法庭积极行使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管辖权,依据“侵权结果发生地”原则受理案件,为保护我国企业海外利益作出有益探索。

这些个案背后是系统性治理的支撑。河套法庭成立一周年之际,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企业商业标识规范管理与维权指引》。

与此同时,一场场“以法护航 服务企业‘出海’”系列讲座在园区开讲。“这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指引,让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更有底气!”参与讲座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深圳河波光粼粼,倒映着司法护航河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履,中国司法智慧正从深圳河畔涌向全球经贸浪潮。

潮涌湾区,法治为楫。河套法庭将继续以司法规则“软联通”深化治理效能,让法治沃土滋养科创星火,以“深圳河畔”的司法实践,答好中国式现代化“知产答卷”。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

青海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件 2025-04-26

兴安盟企业注意!今日起!这些旗县可0元参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2025-04-25

一河连深港 法治向未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圳河套实践 2025-04-25

广东2024年专利授权量69.26万件;深圳机器人产业链产值首破2000亿元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2025-04-25

国家知识产权局:严厉打击抢注“DeepSeek”等相关商标申请行为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