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交织,沃野生金!看汇川蔬菜产业如何“蔬”写精彩
近日,记者在汇川区沙湾镇米粮村采访时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村里的食品加工厂进行各项加工设施完善,以便于在辣椒采收高峰期将收购进厂的鲜椒进行精深加工。

村支部书记李光伟说,从2018年开始,米粮村辣椒产业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培训、统一保险、统一销售措施,目前,全村种植辣椒面积达2000亩,种植农户300多户,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300余万元。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销售的辣椒达到300万斤,椒农获得收益近400万元。2025年,辣椒加工厂的建成运营也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预计增加本地就业岗位20个,村集体年收益20万元。
汇川区辣椒产业全链升级,年产值近12亿元,成为黔北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田间地头到全球餐桌,汇川区正以“红色产业”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汇川区团泽镇卜台村是汇川区培育的辣椒专业村,自2018年以来,汇川区每年免费发放辣椒“换种工程”种子2000余亩。目前该村已有600多户辣椒种植户。
据了解,2024年,汇川区辣椒种植面积达到6.12万亩,总产量6.41万吨,实现种植产值3.85亿元,带动1.5万户农户增收。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今年汇川区种植面积扩大至7万亩,目标产量7.66万吨,继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支撑产业之一。

汇川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汇川区已形成“专业镇+专业村”的联动格局,培育了团泽镇、沙湾镇两个辣椒专业镇及卜台村、米粮村等4个专业村,实现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发展。
据了解,在产业布局方面,汇川区已经建成了246个5亩以上的规模基地,总面积达0.83万亩,其中包括11个100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此外,还配套建设了55.25万平方米的育苗大棚、13条烘干线以及2068吨的冷库容量,日均烘干能力达到570吨,有效解决了鲜椒储存加工的问题。
为了促进加工品牌集群化发展,汇川区培育了包括贵州最黔线、刘胡子、袁老头在内的多家加工企业,开发了泡椒、火锅底料、糟辣椒等20余种产品,年加工产能达5万吨,产值6.5亿元。其中,“袁老头”“最黔线”等品牌已经畅销至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经济效益辐射全国。
在创新产销模式上,汇川区采取了订单农业的方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经纪人+农户”“经纪人+农户”的合作模式,2025年签订了超过3万亩的辣椒订单,鲜椒保底价格为1-2元/斤,覆盖遵辣10号等优质品种。同时,通过线下和线上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线下配送覆盖271家企事业单位,惠及10万余人;线上则利用“百村优选”抖音店铺、“汇鲜生”社区超市等电商平台,实现了“遵品入沪”“黔货出山”的目标。此外,遵义上上农业成功进入珠海市“菜篮子”基地,打开了珠三角市场的门户。

科技赋能与政策护航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汇川区在技术革新方面,推广了土壤修复、水肥药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零农残出田”。政策支持方面,汇川区财政每年投入50余万元实施辣椒“换种工程”,2024年争取中央集群项目资金550万元用于扩建加工线,2025年争取到900万元以继续扶持精深加工领域。
如果说辣椒从“红色产业”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那么,蔬菜产业也在田间地头布局助农增收的绿色银行。目前,汇川区蔬菜产业通过“布局优化、基础夯实、产销联动、质量保障”四大举措,既保障了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又推动了特色蔬菜外销,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汇川区坚持“人均不低于3厘地保供”要求,规划1.6万亩保供地块,建成泗渡镇观坝、团泽镇楼上坝等100亩以上市区联建保供基地。产业布局分为两大板块:城郊蔬菜产区依托董公寺、高坪等街道及团泽、泗渡等镇,以季节多品种生产保障中心城区周年供应;特色蔬菜产区聚焦团泽五凤坝区、泗渡观坝坝区等优势区域,规模化种植辣椒、豇豆等单品,外销重庆、成都及粤港澳大湾区,同时补充中心城区保供。
为夯实蔬菜产业基础,汇川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1.4万亩,设施大棚125.27万平方米,冷库1.03万立方米(容量约2068吨),以及农产品分拣中心、配送中心等,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
成立于2013年4月的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蔬菜嫁接育苗生产和销售、蔬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服务现代化农业企业,目前该企业有智能育苗温室16000㎡,年可产辣椒、番茄、茄子、黄瓜、苦瓜等嫁接苗和大白菜等穴盘实生苗2870万株。2025年,该公司成功申报2000万元种苗培育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该公司育苗产能将提升到5800万株以上。该公司种苗主要销往省内贵阳、黔南、六盘水等蔬菜基地种植。

产镇联动在汇川区蔬菜产业田间精彩不断,依托卓豪、贵三红等区外企业及区内主体,汇川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纪人+农户”等模式,签订辣椒、大头菜等产销协议4.15万亩。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应用优良品种、无病虫种苗、土壤修复、轮间套作及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普及有机肥、生物菌肥施用。强化质量监管,严格农药化肥登记与经营管理,所有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产地检测“零农残”出田,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可控。
截至目前,汇川区培育蔬菜种植、加工经营主体337家(企业20家、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9家、种植大户268家),其中1.61万亩保供基地年产2.3万吨蔬菜;老村长、袁老头、食辣久味、汇安生鲜、金紫阳、康之源等加工企业生产糟辣椒、火锅底料、辣椒油、蔬菜面条、蔬菜干制品等产品,年产能33万吨、产值18亿元。同时,拓展“线上+线下”销售路径:“汇鲜生”社区超市通过电商平台(遵品直供、淘宝等)销售,“百村优选”抖音店铺、微信商城等短视频带货成效显著;成功申报珠海市“菜篮子”基地(遵义上上农业),进一步打通区外市场。
今年,汇川区紧扣“2+3”农业产业布局,成功申报蔬菜集群和辣椒集群项目,以“项目+保供+特色”为核心推动蔬菜(含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上半年,累计完成蔬菜采收9.46万亩、产量17.23万吨,预计前三季度完成19.87万亩、产量29.8万吨。
记者:樊明富
编辑:王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