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丛里的隐形“刺客”——恙虫病,了解它,预防它!
【来源:四川疾控】
夏天是拥抱自然的好时节,露营、徒步、垂钓、田间劳作……但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意中,潜伏着一位微小的“隐形刺客”——恙螨幼虫。它的“亲密接触”可能带来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恙虫病。别慌,知己知彼,就能有效防范!

一、真凶是谁?传播者又是谁?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以恙螨为传播媒介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恙螨的一生中,仅幼虫阶段具有寄生性,能够通过叮咬传播疾病。恙螨幼虫,主要栖息于温暖、潮湿的草丛、灌木丛、河边、田间等环境。恙螨幼虫多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以及被压迫的部位(如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腰背等部位)。人在恙螨活跃的区域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

二、中招了,身体会发出哪些警报?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可于1~2天内上升至39~41℃,烧得像个小火炉。可伴有畏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加重可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标志性“犯罪证据”
焦痂与溃疡是恙虫病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可见于70%以上的患者),也是医生诊断的关键线索!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形成无痛痒感的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焦痂,边缘常有一圈红晕。焦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溃疡。焦痂常位于隐蔽部位,需仔细查找。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如腹股沟、腋下)会肿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可移动,常有疼痛或压痛。
皮疹
躯干或四肢可出现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无痒感,多出现于病程的第4~6天,发生率35.34%~100%。皮疹持续3~7天消退,不脱屑,可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肝脾肿大
肝肿大及脾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10%~30%和30%~50%。
三、如何防范“刺客”偷袭?
避
减少暴露
尽量避免在恙螨活跃季节长时间坐卧在草地、灌木丛边缘、河边草丛等高危环境。不在草丛或灌木上晾晒衣被。
防
物理+化学屏障
进入高危区域时,务必穿长袖衣、长裤(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选择浅色衣物便于发现爬到身上的恙螨。可适时使用驱虫剂。
查
及时清除和检查
野外活动后及时更换衣物、洗澡。如野外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烧,要特别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尤其是隐蔽部位,看是否有焦痂。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告知野外暴露史。
清
环境治理
清除居住地、工作场所、营地周边及道路两旁的杂草、灌木丛,减少恙螨孳生地。 搞好环境卫生,堵塞鼠洞,清除垃圾杂物,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灭鼠。
记住焦痂是信号,高烧头痛快报告。
长袖长裤驱虫剂,洗澡更衣别忘记。
野外归来勤检查,及时就医别拖沓。
早诊早治抓得牢,预后良好风险消。
掌握知识,做好防护,让恙螨这个“隐形刺客”无从下手!
参考资料:
1. 李兰娟,等.传染病学(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156-159.
2. 岳玉娟;王玉姣;李贵昌;李兴洲;王君;刘起勇. 2006-2018年中国大陆恙虫病高发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20,(04):301-306.
3.姜天俊,江佳富,齐文杰,等.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4,(01):1-6.
撰稿:李羚
美编:王若衡
审核:陈剑宇、袁珩、漆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