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春城时评】公职身份岂能沦为流量密码

“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如此介绍,被短视频博主“张先生(原公务员)”以黑体大红字样标注在从今年6月初至今发布的11个短视频的显著位置,其视频内容基本上是在街头跳跃的镜头。公开信息显示,这名博主的现实身份为河北衡水某县民政局原副局长张某,之所以成了“原副局长”,是因为其犯罪落马了。到记者发稿时,该博主账号已被封,其账号变成一串数字,作品已下架。(7月12日《法治日报》)

张某的账号以“原公务员”为卖点,刻意回避其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刑的事实。这种表述是典型的“文字游戏”——易让公众将“原公务员”误解为正常离职或退休,而非犯罪开除。这种误导性标签,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消费政府公信力。更讽刺的是,其视频内容空洞,仅靠“前副局长”身份吸睛,既无才艺输出,也无正向价值,纯粹将公职身份异化为流量密码。

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在于,其言行代表国家机关形象,即便离职,仍需恪守职业道德。按照相关规定,公职人员不得以职务身份为商业活动背书。张某的行为却与之相悖:通过突出“前官员”的标签吸引关注,直播中甚至以“刷礼物戏耍”等方式迎合低俗互动,进一步消解公职严肃性。正如网友所言,“他的流量是靠抹黑单位获得的,而非真实才艺或悔改诚意”。这种将公权力残余价值变现的行为,不仅违背《公务员法》的廉洁要求,更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当前,网信部门正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仅近期便处置违规账号3008个。张某的账号虽未直接假冒机构,但其利用前公职身份引流,内容低质且可能衍生商业推广,已触碰《广告法》禁止“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形象”的红线。平台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封禁其账号,既是对用户反馈的响应,也是履行主体责任、净化网络空间的必要举措。

简而言之,这场流量狂欢的背后,是前公职人员利用身份标签博眼球的投机行为,既违背职业道德,又损害公职形象。平台对其账号的封禁,正是对这类滥用公信力行为的必要纠偏。

张某的案例警示我们:公职人员的身份荣誉与社会信任不容滥用。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公职人员都应以更高标准约束自身,而非将昔日光环作为牟利工具。平台的封禁绝非“冤枉”,而是对公序良俗的捍卫。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作者 苑广阔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终审 编委 陈洁

相关文章

【春城时评】公职身份岂能沦为流量密码 2025-07-14

微视频丨田间地头的政策“播种人” 2025-07-08

租客“失联避租”被房东起诉,济南一法院判租客违约担责 2025-07-07

贵州清水江三板溪水电站水位超汛限 将于今日13时开闸泄洪 2025-06-26

史上最长618落幕,各平台成绩单来了!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