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人是谁 成名前竟如此惨,是世道不公还是没有才能?
洛阳纸贵这一成语,出自《晋书·左思传》,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左思的故事。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其主人公左思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左思,字太冲,是齐国临淄人。左思小时候学习钟、胡书及鼓琴,都没有学成。父亲左雍对朋友说:“思儿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刺激,勤奋学习,同时擅长道家的阴阳术。左思相貌难看,不善言辞,但是写的文章却辞藻壮丽。他也不喜欢与人来往,有空就呆在家里。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
等到《三都赋》写成,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初入洛阳的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猜他写成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当时的人并未重视它。
左思认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张衡逊色,左思担心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会导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没,安定的皇甫谧在洛阳有很高的声誉,左思前往拜访,把《三都赋》呈给皇甫看。皇甫谧称赞赋写得好,为他的赋写了序。届时,广为传抄,从而成就“洛阳纸贵”,一时间声名大噪。
《三都赋》分别为《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三赋。在左思之前,邑类大赋的代表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都是以西汉和东汉的首都长安、洛阳为描写对象,由夸耀长安的物产和繁华最终归于称赞洛阳的礼乐制度,已达到讽谏的目的。
而左思的《三都赋》基本继承了这一写作思路又有所变化,他在《三都赋序》中明确提出赋应该“实录”的写作要求,看到了班固、张衡赋中宏大却有所失真的特点,所以自己用是十年时间来走访各地风俗文化,最终写成的传颂至今的《三都赋》,真可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左思出身寒门,虽然才高志清,却很难突破士族制度的坚硬厚壳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冷酷的现实使得左思献身无门,报国无期,心怀无限悲愤,继而作出后人广为传颂的名篇,正可谓“史家不幸诗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