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新故事:将军山村以“土”为媒走好振兴路|乡村振兴看河南
顶端新闻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张海军
7月16日下午,“乡村振兴看河南”采访团抵达三门峡卢氏县官道口镇将军山村。
车窗外,一排排银白色钢架大棚沿层叠梯田顺势而上,与黛青山峦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村口,红底白墙的二层小楼是将军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海关总署驻村第一书记吴琼一早便在这里等候。小楼不大,却装着将军山村的全部振兴故事。
古村新貌:“网格”治理凝聚民心
将军山村,因隋末瓦岗寨忠将王伯当在此作战而得名。村子由原耿家庄、寨上两村合并而成,下辖12个居民组,共1056户3540人。吴琼用“地广人多、扶贫任务重”概括村情:全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1万亩,其中烟叶4500亩、玉米4000亩、秋月梨2000亩。“非贫困村享受的政策倾斜少,只能靠内生动力。”
为破解治理难题,村里将12个居民组拆分为12个网格,由12名小组长分片包干。48户监测户中,除一两户因年老体迈需持续关注外,其余均已消除返贫风险。“大事有人领、小事有人管”的网格化治理,成为将军山村的一大亮点。
站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同心亭”,全村万亩耕地尽收眼底。“同心”二字,传承了卢氏老辈“凉亭夜话”的传统。早年间,村民晚饭后搬条长凳聚在村口凉亭,家长里短、磕磕碰碰都在月光下说开。如今,这一“老传统”被搬到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傍晚炊烟升起时,老党员、驻村队员轮流坐亭值班,村民的大事小情都在这里摊开聊。月光还是当年的月光,只是故事从石板路移到了栏杆旁。
土里刨金:“土特产”变身“香饽饽”
近年来,将军山村围绕“一叶一谷一果品”,深耕“土特产”文章。
烟叶实行配额制,4500亩烟叶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全村1000多户村民中,近200户种植烟叶,种上十几亩年收入可达10万元;4000亩玉米则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改种高附加值白糯玉米,并与企业签订保价回收协议,每斤保价1.2元;2000亩秋月梨由龙头企业统一流转,村集体每年收取地租,直接打卡到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让村民实现“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
2022年,官道口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强镇。6000亩高标准有机果品基地上,同步建成东幽、将军山2座万吨果品冷藏库,还升级完善了智能分选中心、物联网系统。“去年,村里收获苹果900余万斤、秋月梨600余万斤,产值突破8000万元。”吴琼介绍,今年村里试种15亩荷兰郁金香和百合种球,收获优质种球150万棵,尤其四五月份花期时游客络绎不绝,成为“美丽经济”的新尝试。
“我们还围绕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山货卖上好价钱。”站在合作社产品陈列架前,吴琼指着精致包装介绍:六珍菌汤包整合6种珍稀菌菇,营养健康;专利蜂蜜水瓶实现“一拧即饮”,清凉爽口;卢氏特有的绿壳蛋,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鸡蛋高近10倍;经深加工的琥珀核桃与海苔核桃,附加值大幅提升。“把土特产做成快消品,把山里的故事写进包装,这就是将军山村外销的智慧。”吴琼边说边微笑着,将一个个“美味”分给大家品尝。
民生蝶变:乡村生活幸福和美
吴琼回忆,2023年11月刚驻村时,村部只有半栋年久失修的小楼。如今,改扩建后的党群服务中心集成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合作社运营等功能,腾讯村级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
中心前的柏油路平坦笔直,不远处是去年旱情时工作队与村干部共同架设的临时泵站。管道顺着山势通入村子,家家户户的水缸再没见底。“以前旱季缺水,现在水龙头一拧就来。”村民笑着说。
2023年修缮完成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的好去处,义诊、戏台、研学活动轮番上演。卫生室建成全县首家村级中医阁,针灸、推拿、艾灸设施齐全;“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可完成30多项检测,还能通过“健康180”系统与北京、郑州专家远程连线。
幸福院里,统一配置了床、灶台、家具,开辟的小菜园种满各类蔬菜;老年人活动中心里,电视、棋牌桌、图书角一应俱全,120多位70岁以上老人蒸馒头、包饺子的场景温馨幸福。
此外,12个村组新装264盏路灯,村级道路、护坡、沟渠全部整治一新。“以前晚上串门得打手电,现在亮堂得跟城里一样,‘晚上一抹黑、路上一脚泥’彻底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