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解读山西唐诗唐韵
本报讯(记者 陈辛华)为深化全民阅读,吸引更多人关注阅读、参与阅读,为读者搭建与名家“面对面”平台,山西省图书馆日前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顾世宝,主讲“晋风唐韵——山西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突出贡献”,三百余名读者参与。
顾世宝先从山西的地理优势切入,通过分析山西居高临下、山水相连的地缘优势,延展到地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因而造就了盛唐时期的宝藏地位。山西的山川秀美、历史悠久,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创作空间和丰富题材选择,使得山西成为唐代诗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半部唐诗在山西。在浩如烟海的五万多首唐诗中,山西籍诗人留下了五千多首诗歌。“诗国砥柱”太原王氏,“大唐荣耀”裴氏、薛氏、柳氏,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顾世宝深度解读了唐朝不同时期的四位大家作品,涵盖初唐“文才横溢、名扬四海”的王勃,盛唐“诗画兼工、独步天下”的王维,中唐“文笔犀利、独树一帜”的柳宗元,晚唐“词藻华丽、名传千古”的温庭筠,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山西诗人在唐代诗歌中的独特魅力和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