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当护士爱上发明创造、写论文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传统印象里,护士负责打针、发药,给医生打下手。实际上,如今,医院里的护理工作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有人是“发明家”,创新护理用具,让护理更周到;有人是科研尖兵,将源自临床一线的经验转化为国际指南;有人是管理能手,关注患者所需,建设特色病房……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就有这样一群护士,她们用专利和论文重新定义着护理工作。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从临床实践挖掘问题,再将创新成果反哺临床,最大化服务患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中山一院骨科护理、疼痛护理带头人黄天雯感触颇深。

疼痛是困扰骨科患者康复的常见问题,严重时影响睡眠、饮食、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护理老兵”,黄天雯聚焦这一问题的解决,率先在院内推动无痛病房建设,建立医生、护士、麻醉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团队,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让更多患者得到科学照护。相关经验为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提供经验。

中山一院骨科护理、疼痛护理带头人黄天雯。

除了在院照护,骨科患者的出院康复也十分重要。

为让居家护理和院内护理更好衔接,黄天雯带领团队开展医工合作,推动建立骨科患者家庭医疗健康照护数字平台。医护录制康复动作视频,在系统上传,根据康复指引,出院患者居家就能同步完成康复训练。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在临床得到应用。

谈及未来,黄天雯满眼憧憬。“未来还计划推动人工智能在护理上的应用,全方位提升护士信息化实践素养,助力护理行业迈向更高效、更优质的发展新阶段。”

同样常常从临床一线发现问题,中山一院肾内科副主任护师易春燕则喜欢将这些问题转化为能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科研”。作为一名护士,她的研究结果曾被纳入国际腹膜透析指南。

中山一院肾内科副主任护师易春燕。

她完成的一项关于居家腹透患者人群的医(护)患门诊接触频率的研究,揭示医(护)患门诊接触频率≤2个月组的腹透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和生存率,均优于≥2个月组的患者,提示医护人员要密切与患者面对面接触,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临床结局。这项研究被国际腹膜透析指南引用,相关数据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及改善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迄今为止,她共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著1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著10余篇,并获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大会发言。

“上学时就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名善钻研、勤思考的专科护士,如今取得一些成果,但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她希望,未来能继续扎根临床,做出更多推动护理工作发展的科研实践。

细节之处见真章

医院里,护士离患者最近,护理工作的突破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

在心内科,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易导致体内水分代谢失衡。当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有效排出时,轻则引发水肿、气喘,重则危及生命,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十分重要。

中山一院心内二科护士长杨仲毅发明出心衰容量管理提示卡,依据患者的肺部啰音、尿量、出汗程度等关键指标,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饮水量,患者舒适度显著提高。

中山一院心内二科护士长杨仲毅。

关乎患者体验,这样的细节还有更多。

含经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术后,病人易出现肢体肿胀。为了减少肿胀发生率,杨仲毅发明了一个抬高垫枕护理用具,通过将手抬高45度,促进静脉回流,将原来80%的远端肢体肿胀率下降至60%以下。

谈及30 年护理生涯,杨仲毅感慨万千:“毕业 30 年来,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在日复一日琐碎的护理事务中,每当目睹患者因自己的一次微小创新举措而身心受益,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为我持续努力工作注入动力。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年,耳鼻咽喉科护士长吴洁丽也有同感。“深耕临床护理工作 20 载,始终不变的,是将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提升排在第一位。”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吴洁丽。

在耳鼻咽喉科,气道护理是常态化工作,吸痰操作十分常见。然而,在过往操作流程中,护士因吸痰物品繁多,常难以一次性备齐,紧急时刻易耽误抢救黄金时间。

洞察这一 “痛点”,吴洁丽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一款移动式吸痰物品放置架,配备详尽清晰的物品清单。即便临床经验尚浅的年轻护士,也能参照清单,像在超市购物一样一次性拿齐所有物品,备物效率显著提升,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而放置架自带的轮子设计,移动便捷,还能巧妙节省病房空间。该发明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耳鼻喉科护理创新大赛一等奖。

带着这种创新、开拓精神,2023年至今,她外派至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协助分管院区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护理质量稳中有升,为临床安全筑牢防线。

当护士爱上发明创造、写论文,她们用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为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南方+记者 吴雅楠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章智琦

【作者】 吴雅楠

广东健康头条

相关文章

当护士爱上发明创造、写论文 2025-05-11

健康夜话 | 急诊室外的春天 2025-05-10

“医心为民”系列报道⑮ 丨鲁爱民:台前幕后的“醉”美守护者 2025-05-09

圣诞用品订购旺季提前到 义乌经营户:订单已排到6月 2025-05-08

中国代表呼吁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 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