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柴动力金建文:向“绿”而行,当好“绿色电力的搬运工”

“当前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将每个电池组进行调试。”“五一”假期,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柴动力)生产车间,新能源科技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建文在巡视生产的各个环节。“节假日期间我们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系统都会加班奋战,生产系统主要是完成北大港、中企国云、玉门油田等项目的生产交付”。

在茫茫沙漠中,如何为“光电绿洲”添砖加瓦?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如何持续向绿而行?这个“五一”,我们跟金建文聊了聊济柴动力的绿色、智能、高端、自主、创新的发展格局。

用集装箱装“电”,是怎样的体验?
每每谈起5MWh储能集装箱,金建文分外激动。“这是济柴动力自主研发的品牌核心产品。内存5000度的电量,这一个集装箱的电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两年用量。它可是目前我国新能源电力稳定运行的‘定海神针’。”

集装箱的每颗电芯加装了电压、温度实时智能监测的BMS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实时不间断检测,运用AI大数据分析及智能算法均衡,全天候确保每颗电芯安全、稳定、高效地充放电,随时响应电网调度指令,支撑电网的稳定运行。

当然,5MWh不是极限,而是起点。
“目前,我们正在做6MWh+储能集装箱研发。也就是在当前5MWh电池舱同等体积下的储能量增加20%,同时,产品安全、效率和寿命也将进一步提升。”
这个“五一”,研发部门加班加点,需要完成浸没式液冷系统的终版设计方案和6MWh+储能集装箱的仿真设计,研发项目的转化落地指日可待。
强强联合,与行业顶流“顶峰相见”
“目前,我们储能集装箱累计出货量达到2.5GWh,从市场占有量和技术研发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金建文说,“当前我们济柴的储能,在零碳应用和移动储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大型储能市场与头部企业并肩。”这得益于公司与行业顶流企业不断深入的战略合作。近年来,公司深耕新能源新业态业务,打造投运了中国石油首条智能加油机和电化学储能PACK产线,形成每年2万条枪及5000台直流充电桩的生产能力和检测能力,以及年产2吉瓦时磷酸铁锂电池插箱的交付能力。

以此为基础,团队攻克了“绿色电力的搬运工”——移动储能系统,移动储能可以将一个地方富余的电量通过运输的方式如公路、水路等交通途径实现电力的物理运输,可用于石油钻井、采油压裂、应急保电等场景。

“最令人欣慰的是,位置偏远的高原地区居民只能用柴油机发电用于生产生活,我们用光伏+储能,实现居民生产生活零碳用电,守护好了最美的蓝天白云。”金建文说。“这个‘五一’我们还要持续推进库尔勒储能电站涉网试验,克拉玛依零碳井场调试验收和喀什地区储能电站运维工作。”企业产业转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脉相承,光伏+储能让用电变得简单、清洁、便利。

矗立于戈壁滩的“济南能源魔方”,化“光”为电,化电为储,将绿色进行到底。(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刘媛媛 摄影摄像剪辑: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