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秦山核电:40年挺起中国核电创新脊梁

春风浩荡,碧空如洗,万顷波涛拥海而来。

长堤环绕着悠悠秦山,山脉之间,秦山核电站九台核电机组如巨岩般巍然耸立。密封肃静的灰白穹顶下,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能源系统——核反应堆正释放着巨大能量。

40年前的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40年来,她见证了中国核电事业从“一张白纸”到“领先世界”的逆袭之路,也造就了“国之光荣”“国之重器”的天下美名。

2025年3月20日,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当日,新老核工业人、科研人员及国内外媒体记者重聚中国核电的起航之地——浙江省海盐县秦山核电基地,共同追忆秦山核电站的光荣岁月。

2025年1月1日,中国核电旗下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是国内唯一拥有商用重水堆机组的核电基地;国内首座商用堆同位素研发平台正式建成,秦山核电实现重要技术突破;秦山核电核能供热项目是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拉开了核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序幕……”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及秦山核电。
为何?
只因在这里,老一辈核电人曾立下科技强国的鸿鹄之志,种下核电强国的伟大理想。
时间回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能源十分短缺,华东地区很多工厂被迫停工。彼时,党中央决定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选址就在秦山脚下。
1985年3月20日,兴建秦山核电站的第一罐混凝土在海盐的荒滩上浇筑。承载“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光荣使命,核电站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以秦山一期建成为标志,中国核工业走上了发展核电的漫漫征程。
1991年12月15日,我国核电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当日,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就此结束,中国一跃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实现了我国大陆自主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
“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此后,中国核电发展快马加鞭。秦山核电基地二期、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在此过程中,秦山核电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卢铁忠介绍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使我国在关键设备和技术上处处受限,零的突破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鏖战。重重险阻之下,大家高呼同一个口号——“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再苦再难,秦山核电人也从不言弃。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心部件的采购与制造上,从最初依赖进口到后来实现国产化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秦山核电人的智慧与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挑战。”秦山核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尚宪和说。
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感慨道:“秦山核电的成功建设,圆满完成了周恩来总理‘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的殷殷嘱托,并为我国核电‘走出去’、打造‘华龙一号’国家名片,为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实现我国核电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跨越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压水堆;秦山二期,4台65万千瓦级压水堆;秦山三期,2台70万千瓦级重水堆;方家山,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经过四十载的积淀,秦山核电骄傲挺起了民族核电的脊梁。如今已拥有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66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20亿千瓦时的秦山核电站,已是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站。
看到秦山核电和海盐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依旧心潮澎湃:“我们要以40年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国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中国核电开始领跑

秦山核电只是一个序幕。此后,我国逐步建成了广东大亚湾、广东岭澳、江苏田湾、广东阳江、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福建福清、海南昌江等一批核电站。同时,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
“‘华龙一号’是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基础上,研发的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黄潜表示。
“安全为基,行稳致远。‘华龙一号’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安全。”卢铁忠介绍说,“华龙一号”,采用了双层安全壳技术,被称为目前最安全的核电站。研发团队还为“华龙一号”配置了三路供电系统,即便将来出现三路系统都不能供电的情况,它还有一套不需要电力的应急系统,可以依靠自然重力等非能动手段导出堆芯热量,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从第二代的十万年分之一降低到了百万年分之一。
目前,我国核能“三步走”正在加快推进,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一批先进核能技术也将加快推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引发的智变浪潮下,中国核电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人工智能与核电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核电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驱动力。一方面要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提高核电的经济性,积极稳健推进核能领域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开启无限能源的‘未来之门’。”卢铁忠表示。
在卢铁忠看来,中国核电的原点是秦山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秦山核电不间断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核电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发展核电的战略选择的正确性,为全球核能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范例。

大力推动中国核电国际化业务推广

“推动我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秦山核电是有力抓手之一。有了40年的积累,未来,中国核电要走好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路线,秦山核电要擦亮‘国之光荣’,勇担‘秦山之责’。”尚宪和表示。
作为中国核电国际合作开拓者,秦山核电书写了技术输出的里程碑——1991年以自主技术援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实现我国商用核电站全产业链首次出口;此后完成巴方6台机组调试、技术改造及人才培养,打造了“南南合作”的标杆;2021年参与调试的“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成为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名片。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秦山核电安全运行超170堆·年,重水堆机组创造单个循环连续安全运行677天的国内新纪录。除此之外,秦山核电的综合运行业绩稳居世界前列。2023年,秦山核电9台机组平均能力因子达96.8%,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机组数全球领先。
“作为中国核电人,我国核电的运行管理水平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位,这一点值得骄傲。”卢铁忠表示,有了这个作为底气,未来,我们会继续大力推动以核电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化业务推广。

提供绿色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

秦山核电站不仅为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发展探索了路径,还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实践案例。
卢铁忠介绍说,作为中国核电的“红色根脉”和“红船”,秦山核电基地以累计安全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8亿吨、植树造林面积相当于545个西湖景区的卓越成绩,向世界递交了一份绿色能源转型的“中国方案”。
记者了解到,依托秦山核电,我国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第一阶段项目于2021年投运,并逐步扩展到公共建筑、办公楼宇、商务酒店在内的众多区域和应用场景,展现出核能服务民生的巨大潜力。
“双碳”目标下,核能是绿色革命的引擎。作为环境资源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持续建言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完善“双碳”配套政策体系时,能充分考虑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记者注意到,与秦山核电站外一墙之隔,便是绿油油的麦田,时有农户穿梭其间。山峦之上,错落有致的高压铁塔架起粗大的电线,将秦山核电发出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地汇入华东电网,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着不竭的能源。
讲解员对记者说,用不了多久,迁徙的候鸟也将如约归来,届时,大海、基地、白鹭交相辉映,如果那时大家再来,一定能看见“核”谐共生的美丽风景线。

记者:王晶 徐康辉

文字编辑:王菡娟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

相关文章

外部挑战加剧,如何让“独角兽”“瞪羚”跑出加速度? 2025-04-19

工信部:截至3月底 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 2025-04-18

镜观·回响|数智赋能,书写中马合作新篇章 2025-04-18

网民建议建立全国性就业信息平台 人社部回应 2025-04-18

“新茶饮美股第一股”来了!霸王茶姬纳斯达克上市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