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杭州这家牛肉火锅店要说再见,老顾客不舍:这里有家乡的味道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王伊灵
八月末的杭州,高温还在继续,中山北路上却悄然萦绕着一丝别离的滋味。
潮新闻曾报道过的这家陪伴本地食客6载的“牛磨坊”潮汕牛肉火锅店,因老板阿良的一句宣告,将在9月1日正式闭店——这个承载着无数人舌尖记忆的小店,要说一声再见了。

中山北路牛磨坊潮汕牛肉火锅店门口。王伊灵 摄
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阿良的朋友圈里激起层层涟漪。
“杭州美食圈少了一个传奇”“太可惜了!”“敢问是否另起炉灶?老顾客必定前来捧场!”“期待重开之日”……
一句句饱含不舍的留言,出现在朋友圈的评论区。

老板阿良的朋友圈截图。
坚守手工匠心,却难抵成本重压
8月30日,临近中午时分,店内有两三桌老顾客在吃饭。
46岁的潮州老板阿良,是“牛磨坊”的灵魂。阿良像个“固执”传统的手艺人。他不懂网红打卡和流量密码,也不懂那些“新潮时髦的玩法”,他的世界很简单,只认一个理:“坚持好品质,开门等客人来。”
这份信念,就像他案板上的牛骨般坚定。
他每天都亲自切肉,手起刀落间,肉片薄如蝉翼,透着晶莹的光泽。
更“吃力不讨好”的是,他固执地坚持用手搓牛肉丸,汗水浸透衣衫,只为追求机器无法替代的弹润筋道。连粿条也坚持手工搓揉,只为复刻家乡的地道口感。文化名人许知远、《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陈立都曾是他的座上宾。
可“好品质”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成本。
“每天都亏几千元钱,亏不下去了。”阿良的声音里有疲惫与无奈。妻子在外打工,用薪水默默补贴着这家店的亏损,“她一直全力支持着我做品质的美食。”
但这份沉甸甸的爱与坚持,在现实面前,步履维艰。

老板阿良在店里忙活。王伊灵 摄
老顾客满是不舍,在这里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
对许多食客而言,“牛磨坊”远不只是一家餐厅,它成了味蕾上忘不了的依赖。
杭州本地的马女士,即使搬家到了转塘,依然会隔一两个月特地回来尝尝。“家附近也有一家潮汕火锅,肉看着差不多,到嘴里就不对,这里的才真叫又香又嫩!”她怀念这里的粿条,“跟汕头那边一模一样,弹润得恰到好处,好的美味吃一次能记住好几个月。”
当闭店的消息传来,像潘先生这样的老客心急如焚。
他正要去无锡出差,看到阿良的朋友圈,二话不说调转车头就奔了过来。在这里吃了6年,他感慨:“只有这里才有广东老家的味道,找不到平替。”在他眼里,阿良“正直诚实,讲信义”。
潘先生说,忘不了2019年那个夜晚,十几个广东老乡下班后,仍然特地从苏州驱车而来,只为围炉共享一口家乡味,吃完再星夜兼程赶回去。
那份满足与羁绊,是“牛磨坊”最珍贵的注脚,也是阿良心中最珍惜的情谊。

店里食客打卡的照片墙。王伊灵 摄
谈及未来,阿良坦言,暂时不会再做餐饮。但他骨子里对美味的执着,并未熄灭。他说,关店前要“通宵达旦”做个七八十斤肉丸,给自己留着吃。
那口沸腾的牛骨汤锅还在翻滚。
“最后再坚持几天,也让老顾客们好好告个别吧。”阿良说。

纯手工制作粿条。王伊灵 摄
阿良也想提醒大家,持有店内储值卡的消费者,可在关店前到店内进行消费,也可以选择将储值卡余额进行全额退款或兑换为同等价值的肉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