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华章丨棒槌叮咚传百年 烟台小学让非遗花边绽放新光彩
水母网4月14日讯(记者 张奕 彭绍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棒槌花边,其历史可追溯至百年前繁华的烟台港埠。如今,在位于烟台芝罘区三马路的百年老校南山路小学里,时常能够听到清脆悦耳的棒槌叮咚声,正在编织着一段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故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花边业是烟台乃至山东地区最大的支柱性产业,花边的制作技艺起源于1895年建校的花边女子学堂。”南山路小学校长王书宁介绍说,棒槌花边是烟台百年开埠历史的重要见证,并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据学校史料记载,1895年,传教士马茂兰夫妇创办“花边女子学堂”,为烟台最早的工读小学堂,是南山路小学的前身。1916年,学校更名为“培真女校”。1942年,学校改名为“市立南山路小学”,这是首次使用南山路小学的名字。2009年,源自南山路小学的棒槌花边技艺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南山路小学成立棒槌花边制作技艺工作坊和社团,让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新的光彩。社团成员温梓睿认为,棒槌花边制作起来不仅声音好听,而且织出来的作品非常好看。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棒槌花边,学校不仅开设了与棒槌花边有关的校本课程,并且聘请棒槌花边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美风每周到校授课,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南山路小学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的外婆曾是培真女校的学员,自幼我便跟随她学习棒槌花边,那份对美的追求与对传统的敬畏,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王美风深情地说,“现在我有义务把这个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棒槌花边在它的发源地——烟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