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监督触角延伸至一线 助力群众吃上“产业饭”
掌上春城讯目前,禄劝县汤郎乡板桥村的魔芋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翻土、开沟、消毒、施肥、播种、盖土。汤郎乡板桥村位于金沙江畔河谷地区,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蜂糖李、人参果等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迅速,群众吃上“产业饭”。
近年来,禄劝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一线,把护航的“探照灯”架在田间地头,从土地征收、技术培训、种植管理到品牌申报、销售链条搭建等,制定监督清单,构建合作社、企业、种植户监督立体网,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转型升级,为致富产业的发展注入“清廉因子”。
前不久,汤郎乡纪检干部在回访时发现,板桥村的魔芋种植产业资金到位了,可正值春耕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农忙,用工难成了新问题。乡纪委及时与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接,动员周边农户到魔芋种植基地务工,既解了魔芋种植基地的燃眉之急,又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政策变得更好了,我们的土地经过流转增加了收入,种植大户引进魔芋种植,我们在魔芋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20元,收入得到提高,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挣钱。”正在种植魔芋的村民徐开学说。
板桥村虽然已有魔芋种植带头人,但不少群众对魔芋种植能否成功、村集体经济能否带来效益,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乡纪委督促各职能部门、板桥村党总支扛起责任,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户长会集思广益。
“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做到提议时倾听群众呼声,商议时权衡群众利益,决议时尊重群众意见,实施时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全面了解并参与到集体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来。” 板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德荣表示。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和服务推动下,小小的“土疙瘩”正在有力生长,不仅富了百姓,还美了村庄。板桥村今年成立了合作社,为魔芋种植把好关键环节,确保合作社、农户与村集体高效有序、并行发展。今年,板桥村共流转360余亩土地,带动9个组40余户农户种植魔芋。
为确保群众真正获得实惠、增收有道,乡纪委靠前监督,紧盯产业帮扶资金申请、审批、拨付、使用、监管等重点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构建乡、村、组三级联动监督链条,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重复补助、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有力夯实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文康
通讯员:段青源 赵昌玉
责编:高杉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