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起步平稳 发展态势向新向好——一季度重庆经济发展呈现两类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点和亮点?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重庆如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5日,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数据进行解读。
“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是一季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两类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安排,积极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多措并举扩大内需、稳定预期,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发展运行呈现以下亮点——
经济稳中承压。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74.79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经济指标较今年1-2月均有好转,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分别较1-2月加快1.4、0.5、0.8个百分点。
就业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新增就业17.2万人,同比增长4.4%,完成年度预期任务近30%,其中1月、2月、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4%、5.5%、5.3%,一季度平均为5.4%。
物价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从2023年2月以来持续保持在1%以下低位区间。另外消费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带动核心CPI同比上涨0.2%,其中食品和能源价格分别下降0.7%、1.5%。
“一批新经济、新动能加速培育壮大,带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重要趋势。”该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市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延续去年以来向上态势,增加值增长16.1%。
在一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3%,摩托车整车产量增长37.3%,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等新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现代服务业方面,今年1-2月,全市规上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3%、24.9%;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勘察活动等科研技术服务持续增长。
通道物流牵引作用增强,是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一季度我市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跨境公路班车”3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货物箱量为6.4万标箱,同比增长28%,实现货值115.87亿元,增长26%,中欧班列(重庆)开行699列,增长13%。
随着国家持续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有效激活了我市消费市场活力。截至3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报5.57万辆,带动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4.7%;家电、手机数码累计涉补交易176.24万单,带动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7%,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0.3%、30.1%。设备更新政策有效提升了全市投资动力。一季度全市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增长26.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投资增长126.5%,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增长13.9%。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在复杂严峻环境下平稳起步,展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力和韧性。”该负责人表示,不过当前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全市经济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接下来,我市仍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推进系列存量和增量政策效益释放,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平稳向好态势。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