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5%遇见护士节——铁汉执甲 守护生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的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在河南近40万的护士队伍里,每100位护士中约4至5人是男性。这个曾被视为“冷门”的群体,如今正用实力打破传统认知——他们不仅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更成长为专科护理的“特种兵”。
今年的护士节,让我们走进这些男护士,倾听他们的故事。

田林在重症监护室照顾病人
重症监护室的“守护者”
5月1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5·12护士节庆祝大会”,会上,十名医院“最美护士”被表彰,其中,唯一的男护士田林格外引人注目。
“‘最美护士’的称号不是终点,而是照亮前路的灯火。我们将继续以男护士的坚韧与细致,赓续老一辈护理人薪火相传的南丁格尔精神,用专业守护生命、用温暖传递希望。”他说。
田林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重症监护病区护士长。39岁的他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17年。
田林出生于河南南阳,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白衣天使”陪伴病人、挽救生命的形象,便开始对这一职业产生向往,于是选择了护理专业。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入 ICU 时,病床上插满各种管路的危重患者、监护仪的警报声、呼吸机的节律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他对 ICU 最初的认知。
ICU 常被称为“生命之门”,是守护人间的最前线,也是创造无数生命奇迹的地方。田林记得第一次独立值守夜班时,一位多发伤患者突发室颤,他本能地冲上前,配合医生除颤、 插管。当监护仪显示恢复窦性心律的那一刻,他惊觉重症护理容不得半分迟疑,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生死。护士不仅要精准执行医嘱,更要读懂血气检测等结果中每一项指标、心电监护仪上每一条曲线的警示;不仅要完成气道护理、通路管理,更要通过细微的瞳孔变化发现脑疝先兆。
正是这样的淬炼,让田林从手忙脚乱的护理新人成长为能预判病情的"侦察兵"。2019 年,他走上了重症护士长岗位。

姬亚明在为患者准备艾灸
普通病房里的“暖男”
姬亚明是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五病区的一名主管护师。在病区22名护士中,他是唯一一个男护士。刚开始工作时,患者会感到疑惑甚至是抗拒,但随着专业能力的证明,他日益成为了许多患者眼中的“暖男”。
科室住的主要是恶性肿瘤患者,他们对未知充满了恐惧,因此,作为一名护士,除了日常护理,更重要的是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2023年,姬亚明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爸爸,妈妈不会再回来了吗?”一位30多岁的女性食管癌患者突发大出血抢救无效去世,两个孩子在病房走廊大声哭泣起来。丈夫面对妻子的突然离世,顿时瘫坐在地。
姬亚明慢慢地走到他身边,拍了拍肩膀,给了这名父亲一个深深的拥抱。
“我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情境心里也难受。”随后,姬亚明持续对他进行哀伤辅导,帮助他缓解悲伤情绪,勇敢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他不仅是护士,也是老年人的技术员。
60多岁的黄先生来自信阳,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因为是异地就医,孩子忙于工作,不能一直来回跑,所以老爷子床前不是随时有人照料。
一次,姬亚明在查房时,老爷子叫住他,“护士,这个手机的报销手续咋办呀?”
姬亚明意识到,病房里的很多患者都是老年人,有些甚至没有识字能力,不知道该怎么用手机办理入院、出院、转医保。于是,姬亚明决定挨个儿病房去教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手把手让他们学会线上办理手续。
谈起家庭,姬亚明顿了一下说,很感谢自己的妻子,“医院事情多,陪家里的时间比较少,家里事情基本都是我太太在做。”

白向威(左)在抢救心衰患者
急诊室的“冲锋者”
今年,42岁的白向威已从事护理行业17年,也是他在急诊科的第17年。
2008年,白向威从河南大学护理系毕业后入职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刚入职,白向威就遇到了一个“难缠”的病人。
“医生亲自来扎针呀。”这是病人看见白向威说的第一句话,白向威向他解释自己是护士,但病人依然拒绝让他扎。
“几番解释后,病人同意试试,然后我为她扎针,她没感觉到疼痛,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谈起这段经历,白向威尴尬地笑了笑。
不过,他说如今这种刻板印象很少存在了,男护士的社会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因为业务出色,2017年,白向威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为一名护士长。
“目前我所在的急诊科一共18名护士,其中男护士就有11名。”白向威说。
“奔跑”是白向威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常态,他跑向患者所在的任何地方,居民楼、学校、单位......1天有24小时,但对他来说,1天却有86400秒。
白向威记得很清楚,一次值班,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男性在被喂食肉块时突然呼吸困难。乘坐急救车到达地点后,白向威提着急救箱飞奔向患者所在的六楼。
“口唇发紫,呼吸断断续续,随时有窒息风险”白向威一边说着,一边从设备箱中取出喉镜,畅通呼吸道,持异物钳取出致命的鸡骨头,几秒钟后,老爷子的呼吸状态恢复正常。不久,出诊的医护团队就受到了来自患者家属的表扬信。
在急诊室当护士,每天面对像这样的突发情况很多。
“看到鲜活的生命能在自己的帮助下抢救回来,就感受到了救死扶伤的意义。”白向威认为,职业价值是支撑他坚持急诊十余年的关键。
谈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时,白向威想做好技术的传承者,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承给新一代。
39万人群中的4.5%
如今,随着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男护士活跃在救死扶伤的护理一线,以铁汉柔情书写着砥砺前行的坚韧力量。
来自省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河南共有注册护士398618人,其中,男护士18052人,占比约4.5%。他们多集中在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中心、骨科、精神科、康复科等体力要求高、应急性强的科室。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专业·信赖·没有性别差异的护理’观念的不断渗透,男护士比例不断扩大。”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说,河南省男护士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专业发展也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男护士获得了急诊、重症、手术室、血液净化、呼吸治疗、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资格,并且走向护理管理岗位。其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男护士达80余人。
中华护理学会高度重视男护士队伍建设与发展,于2014年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2014年8月,河南省护理学会外科护理分会成立了男护士学组,随后,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平顶山等地的男护士组织陆续成立,在男护士学组的规划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研交流和科普宣传等活动。
在护理科研创新方面,河南省男护士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和科室特色,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男护士发表的科研文章、专利申请、科研项目申请、科研成果申报等逐年增加,同时也在中华护理学会的全国会议上发出了河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