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只是新一轮混乱的开始

4月7日,日本东京中央区,一块显示器显示日经平均股价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互惠关税细节而下跌。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关税政策,这本质上是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制造国之间的博弈,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制造出海是中国的筹码,美国消费者对于关税的承受力是美国的筹码。”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在博弈中不做退让,威胁自然会消解,“雷声依旧在,只是雨点小”。
——————————
全球股市、汇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美元指数暴跌……预告近两个月的所谓“对等关税”近日落地并造成全球冲击。美东时间4月4日,在全球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股三大股指单日蒸发逾3万亿美元市值。此外,多家公司暂停其美股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有基金公司投资组合经理表示,在这种环境下,公司入市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除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外,对数十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征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加征的“对等关税”税率达到34%。
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加征“对等关税”非针对某几个国家,而是发起全球贸易摩擦和关税战。关税计算的随意性既符合特朗普一贯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的“谈判艺术”,也体现出特朗普政府对待关税的真实态度——把关税当作一种谈判的工具和武器。
“对等关税”不“对等”
对越南征收46%,泰国36%,中国34%,印度尼西亚32%,中国台湾32%,韩国25%,日本和马来西亚24%,欧盟20%……尽管特朗普声称美国所征收的“对等关税”是各国对美关税税率的五折,但多名券商分析师表示,从美国与各国互征关税的真实情况来看,这些数字有很大的问题。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以韩国为例分析,韩国是美国的自贸协定伙伴,双方互征关税税率接近于零,但特朗普声称韩国对美的关税税率为50%。对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互惠关税计算公式即(美国对某国的贸易逆差额÷美国从该国的进口总额)×100%,宋雪涛认为,这种“对等关税”的计算方法明显不严谨。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发现,对不同经济体加征关税税率的依据并非如特朗普声称的“对等”。“虽然特朗普及其团队声称‘对等关税’主要是考虑到各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实际上美国公布的其他经济体对美关税税率显示,这并非真正的关税税率。”
他还进一步分析,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允许差异化关税,各成员国关税“完全对等”反而是不公平的。“美国加征‘对等关税’的理由站不住脚,‘对等关税’并不‘对等’。”
WTO的最惠国待遇要求,成员国在关税上对所有其他成员国一视同仁,但允许例外情况,WTO给予发展中经济体特殊与差别待遇,允许发展中经济体适当提高进口关税,以保护其幼稚产业发展。“而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却要求发展中经济体与美国的关税税率完全对等,实质上是无视不同经济体发展阶段的差异,剥夺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权。”罗志恒说。
“关税目的并非仅在于平衡贸易”“特朗普亦强调重振美国制造业”……对于此轮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多位专家都提到其是借所谓“对等关税”的名义发起全球贸易战。
“‘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其最核心的理念。”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些年来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吃了亏,很多国家占了美国的便宜。同时,在选举中,很多支持特朗普的人都表示遭受到其他国家的进口冲击,所以特朗普急于改变这种情况。
但实际上,美国是贸易赢家。早在特朗普预告“对等关税”将于4月2日生效后,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曾发文呼吁避免贸易战。她分析称,服务贸易中,尤其是金融、法律、娱乐和高科技服务,已成为美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来源。
伊维拉援引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服务业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3%,2024年又增长8%。2024年,美国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包括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主要合作伙伴)的服务贸易顺差将近3000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结构是服务业占主体,多年来一直有很大顺差。“对等关税”想把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变成顺差,这在短期内做不到,从长期来看,这种封闭也没有前途。
“雷声依旧在,只是雨点小”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同经济体应对不一。欧盟和中国强硬表态,中国政府迅速采取反制措施。英国政府4月3日宣布,将就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咨询程序。还有部分经济体主动妥协、让步或表示“难以实施报复性关税”。比如越南政府建议美国暂缓征税1-3个月以进行谈判,还表示“坚决打击货物中转贸易”。此前该政府已宣布下调液化天然气和汽车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对等关税’只是新一轮混乱的开始,而不是所谓的‘靴子落地’。”宋雪涛认为,关税的重点在于谈判和博弈,此次各国与美国的博弈结果,取决于关税由谁承担。“研究表明,在上一轮贸易战中,美国加征的关税几乎全部是由美国自身承担。而关税造成的消费品涨价,主要伤害的是中低收入群体,正是这些人因为难以忍受高通胀,而在2024年将选票投给了特朗普。”
在宋雪涛看来,当美国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伤害别国利益的时候,关税博弈的走向变得清晰:要么别国投降,交出外交、军事、经济利益;要么美国放弃,因为关税威胁所带来的涨价和混乱,会加剧滞胀预期,让企业和居民感到不安,导致需求萎缩,并影响到股票市场的盈利预期和风险偏好。
“无论是哪种结果,这个随意计算出来的‘对等关税’都不会持久。”对于此次中国受到的影响,宋雪涛认为,中国已经从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变成第三大进口国(位于欧盟和墨西哥之后),拥有更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如果美国只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可以通过转口贸易和产能出海来分散美国的单方面关税政策。如果美国对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那么中国也不会失去比较优势。
他进一步提到中国的出口结构更优化,中间品和资本品的占比增加,附加值更高,不可替代性更强,转嫁关税的能力也更强。“因此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关税政策,这本质上是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制造国之间的博弈,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制造出海是中国的筹码,美国消费者对于关税的承受力是美国的筹码。”宋雪涛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经济、产业升级、改善民生,专注于自身的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
他说,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在博弈中不做退让,威胁自然会消解,“雷声依旧在,只是雨点小”。
34%对34%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有担当有能力,首先挺身而出,对美国进行反制。”白明注意到,我国政府4月5日公布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他直言,“出头鸟被枪打的风险更高”,但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虽然这时候站出去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可也会给世界各国带来信心。
从我国公布的系列反制措施看,在关税方面,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在出口管理措施方面,商务部、海关总署宣布4月4日起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中方还启用“不可靠实体清单”,将11家涉台军售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等。中国也成为此次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后,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作出反制的国家。
果断打出系列反制“组合拳”的底气何在?
在白明看来,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他提到,当前,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还较低,国内市场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尤其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下,我国国内大循环的作用逐渐显现,企业也有了更多元化的市场选择。”
他同时强调,中美之间持续已久的贸易摩擦,使得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逐渐降低。“这个时候,美国再次挑起贸易战,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增加,应对起来就比以前自如多了。”白明建议,中国外贸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拥抱多元化市场,比如开拓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美国加了多少关税都离不开你。”
眼下,已公布的关税政策仍充满不确定性,4月9日之前关税是否还有变数、目前税率是累计还是额外加征等问题仍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越来越充分。
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钟正生的话来说,中国宏观政策“有预案”,后续政策值得期待。他特别提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
“可见,宏观政策层面对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有清醒认知,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前瞻部署。”在钟正生看来,稳增长更重要的是稳内需,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促进国内消费回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激发经济内生活力。“目前看,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在路上,将有助于引导物价的合理回升,破局居民延迟消费、企业增收不增利的现状,激发经济内生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贾骥业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8日 05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