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跟着萌娃上托班
“金宝,乖乖听老师话。”8月19日8时许,在衡水市小萝卜托育中心门口,“90后”宝妈赵彦娟跟一岁多的儿子小金宝挥手再见。看着儿子被老师带着完成晨检,赵彦娟才放心离开。

近日,在衡水市小萝卜托育中心,小金宝(中)正在保育师的带领下做趣味游戏。河北日报记者 霍艳恩摄
“谁来带娃”这道难题,曾困扰赵彦娟很久。她和爱人工作忙,双方老人尚未退休,都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去年夏天,小区公告栏里“0到3岁托育服务”的信息让她欣喜不已。“当天就去参观了,环境、师资都很满意,当场就报了名。”赵彦娟说。
记者跟着小金宝来到三楼乳儿班活动室,仿佛置身“小人国”——小号桌椅沙发、矮柜洗手池、迷你马桶等设施温馨可爱。活动室外的感统训练区里,保育师拉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软垫上学习走路,旁边的动植物观察区内,几个孩子围看小金鱼。小金宝迅速融入小伙伴当中,房间里回荡起天真的笑声。
“所有硬件都是根据0到3岁婴幼儿的身高和生活习惯定制的。”小萝卜托育中心负责人罗淑贞告诉记者,中心按照孩子月龄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并按1∶3、1∶5、1∶7的标准配置保育师。
活动室门前的周计划表上,用彩笔写着“我的妈妈”“我爱我家”“想象会发光”等主题活动。这一天,乳儿班的活动主题是“我的妈妈”。保育师拿着一沓照片笑着问:“金宝,哪个是你的妈妈呀?”小金宝伸手指向了妈妈的照片,在保育师的帮助下,慢慢把照片贴到展板上。
罗淑贞说,中心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融入了蒙氏、感统、食育、劳育、户外等早教内容,在做好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基础上,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专注力。在当地卫健部门指导下,中心还将中医养育理念融入日常照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定期开展体检、中医育儿讲座,为每个孩子建立体质档案,个性化定制食谱和护理方案。
12时,午餐时间到了,保育师端来咖喱蛋炒饭和红焖大虾,小金宝和伙伴们高兴地拍起小手。“我们会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护理方式。”罗淑贞说,小金宝最近有点积食,专门给他熬了白萝卜山楂水。“这能让孩子少生病,发育更均衡。”
下午3时,轻柔的音乐唤醒了午睡的孩子。小金宝自己爬下床走到洗手池边,拿起香皂搓出泡泡,从手心到手指缝仔细搓了一遍,打开水龙头,把小手冲得干干净净。洗完手,他排队走到水杯架前,拿起小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又把杯子放回原位。每天的固定流程,正悄然形成孩子的生活习惯。
傍晚时分,看到妈妈来接,小金宝张开胳膊快步跑向赵彦娟。
“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感到惊奇。”聊起小金宝的成长,赵彦娟掩饰不住开心:“以前吃饭得追着喂,现在自己坐在小椅子上吃,睡前还会主动整理玩具。”
构建专业化托育体系,为职场父母“减负”。在衡水市政策支持下,符合政策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均可享受补贴。目前,该市已建成361家托育机构,可提供2.3万个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达5.6个,位列全省首位。(河北日报记者 卢旭东 焦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