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又出“肉签”!映恩生物挂牌大涨逾110% 15家基石投资者日赚逾5亿
财联社4月15日讯(编辑 冯轶)国内ADC药企映恩生物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首日盘中一度大涨超130%,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映恩生物本次IPO也是2022年以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

截至上市首日收盘,映恩生物报205港元/股,较94.6港元的IPO发行价大涨116.70%,总市值达17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映恩生物于2022年完成B+轮融资时,投后估值仅为2.7亿美元。成功登陆港股后,公司一众原始股东也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不乏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
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在上市后的股东架构中,药明生物(02269.HK)持股4.88%、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持股3.90%。
不过,映恩生物本次IPO能够大火也是早有端倪,或已在市场预料之中。
据发售公告显示,映恩生物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13.52倍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打新资金可谓极度追捧。
此外,映恩生物招股期间更是引入了15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534.18万股(约合5.05亿港元)。且阵容也堪称豪华,包括BioNTech、LAV Star、苏州苏创等专业投资机构,也汇聚了富国香港、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易方达香港、汇添富基金等二级市场基金。
市场之所以如此看重,大概率则与映恩生物此次IPO兼具“地利”与“人和”的两大看点有关,
一方面ADC技术是当前创新药赛道最为活跃的风口之一,有着不错的增长前景;另一方面,映恩生物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体系,手握总价高达6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截至2025年2月,公司已收到了其中的4亿美元。
资料显示,ADC(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正在全球创新药领域迅速崛起的新型抗癌药研发路径。可以理解为杀死肿瘤的精准导弹。它将细胞毒性药物直接送入肿瘤细胞,减少了对健康细胞的伤害和副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球前十大跨国药企各自均通过内部开发或外部合作及投资建立ADC业务。2022年以来,全球ADC行业成交量已创下历史新高,已成交合共逾20笔许可交易,交易总价值超过600亿美元。

而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2023年全球ADC市场规模达101亿美元,预计将以31.1%的复合增速增长至 2033年的1519亿美元水平,同期ADC占整个肿瘤市场的份额预计将由4.5%增加至26.4%。
据招股书披露,映恩生物恰好是一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研发的全球领跑企业,聚焦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四大技术平台,构建了差异化显著的创新管线,涵盖12款自主研发的ADC候选药物。
目前,映恩生物有五项处于临床阶段的资产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研究用新药(IND)批准。这也是目前公司商业化的最大看点和业绩催化剂。
而在IPO之前,国内外药企已对映恩生物ADC资产展开过一轮疯抢,包括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Avenzo都与公司签订了关于核心产品管线的授权协议,交易总价值逾60亿美元。
不过,由于目前映恩生物实际仍未有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收入,财务层面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有分析称,映恩生物上市后或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映恩生物的净亏损分别约为3.88亿元、3.58亿元和5.66亿元,两年九个月累计亏损13.12亿。
此外,尽管映恩生物当前手握巨额的商业化交易订单,但其兑现规模也取决于公司后续临床研发的实际进度。在当前ADC药物竞争越发激烈的行业背景下,也是不少投资者担忧的风险点。2024年,映恩生物研发开支达19.93亿元,同比激增112%,也表明多条管线同步推进,对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的财务压力。
(财联社 冯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