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地图区域划分(山东青岛胶州市12个街道乡镇名称的来历)
胶州市阜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1988年,阜安街道由胶州市政府命名,源于辖区内旧城原有的阜安门,其名来自胶州古城的阜安街和阜安门。“阜安”之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源自《周礼》等古籍。
胶州古城历史悠久,遗址重建于明洪武年间。同治年间外城改为砖砌,筑有7个城门,其中北门即为“阜安门”。此地区夏、商时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变更。
1911年后,该区域行政归属多次变动。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这里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后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1958年,该区域改设城关人民公社。1976年北部村庄划出,成立城北人民公社。1978年胶县改由青岛市代管。1984年撤销城关人民公社,改设城关镇。
1987年改称胶州市胶城镇。1988年从大庄乡划入部分村庄,正式成立阜安街道。
胶州市中云街道名称的来历
1988年,中云街道根据驻地村庄名称命名。云溪河有三源,其中中源称中云河,村庄因此得名中云村。街道因驻地于此,故命名为中云街道。
该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后属胶西县、高密县等。明清时期属胶州济实乡。
1913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东道胶县、胶县第一区等。日本占领青岛后,该地区先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区”。
抗战胜利后,该地区恢复前属。1950年后,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城区、联屯区,后属城关镇等。
1984年撤社设镇,该地区属城关镇。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1988年成立中云街道。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名称的来历
2009年9月28日,三里河街道经省政府批准命名,源于辖区内著名的三里河遗址。该遗址地层分为上下两层,分别代表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象征。
三里河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后属胶西县、高密县等。明清时期属胶州济实乡、建信乡。
1913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东道胶县、胶县第二区等。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区”。
抗战胜利后,该地区恢复前属。1953年后,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城南区、城关乡等。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称三官庙乡。
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1988年改称南关街道。2009年改称三里河街道,并正式使用此行政地名。2012年,将原九龙镇的部分行政村划归三里河街道。
胶州市九龙街道名称的来历
2012年,九龙街道成立,因境内九龙山而得名。同时撤销了九龙镇、云溪街道和营海街道。新街道由这些区域合并而成,并根据地理实体名称命名。
九龙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后属胶西县、高密县等。明清时期属胶州济实乡。
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陈圣区、胶县第四区等。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分属不同区域。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
1947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龙山区、第三区等。1958年撤区并乡,属龙山乡,后成立龙山人民公社。
1971年后,该地区又有部分村庄划归其他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改称介集乡。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1993年改称九龙镇,“九龙”作为行政地名首次出现。
2012年,撤销原九龙镇、云溪街道、营海街道,合并设立新的九龙街道,并设立社区服务中心。
胶州市胶东街道名称的来历
2009年,胶东街道成立,其命名源于地理位置,位于胶州湾畔、胶州城区东部。此次撤镇设街道,标志着该地区行政区划的新变化。
胶东街道的前身可追溯到小麻湾镇和店口乡。该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胶东郡高密县等地,明清时期属胶州利涉乡。
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卢公区、韩信区,后属胶县第三区等。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区”。
抗战胜利后,该地区恢复前属。1953年后,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第六区、第七区,后属麻湾区、沽河区等。1984年撤销和平人民公社,分置小麻湾镇和店口乡。
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1993年小麻湾镇改称胶东镇,2001年与店口乡合并,称胶东镇。2009年,胶东镇改设为胶东街道。
胶州市胶北街道名称的来历
2012年,胶北街道成立,因地处胶州市城区北部而得名。同时撤销了胶北镇和北关街道,新街道由这些区域合并而成。
胶北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胶东郡高密县等地,明清时期属胶州建信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庸生区、胶县第二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第九区、联屯区等。
1958年设联屯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改设后屯乡,1987年改称胶州市后屯乡。2002年改称胶北镇。2012年,撤销胶北镇和北关街道,设立新的胶北街道,并设立多个管理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
胶州市胶西街道名称的来历
2018年,胶西街道成立,其命名源于古地名——胶西县。该地区位于胶水以西,古代曾设胶西县,故以此命名。此次撤镇设街道,标志着该地区行政区划的新变化。
胶西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西周初年,高阳氏后裔在此建立介国。春秋时属齐国即墨邑管辖,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等地,明清属胶州建信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多个区,后属墨河区、城南区、临洋区等。
1958年,该地区分属多个乡,后合并成立人民公社。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1984年,人民公社撤销,分别成立多个乡和镇。1987年,属胶州市。
1993年,西祝村乡改为胶西镇。2001年,苑戈庄镇并入胶西镇。2012年,撤销胶西镇、杜村镇,设立新的胶西镇,并设立多个管理委员会。2018年,胶西镇改称胶西街道。
胶州市胶莱街道名称的来历
2018年,胶莱街道成立,其命名源于流经境内的胶莱河。此次撤镇设街道,标志着该地区行政区划的新变化。
胶莱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胶东郡即墨县等地,清属胶州利涉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卢公区、韩信区,后属胶县第三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多个区,后属胶县胶莱区、联屯区等。
1958年,该地区分属多个乡和人民公社。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1982年,人民公社撤销,分别改称北王珠镇、马店镇。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
2000年,北王珠镇改称胶莱镇。2012年,撤销马店镇,并入胶莱镇。2018年,胶莱镇改设为胶莱街道。
胶州市李哥庄镇名称的来历
1984年,李哥庄镇成立,其命名源于镇驻地村名——李哥庄村。该村由李氏于明洪武十七年迁此建村,后演变为李哥庄村。撤销人民公社后,以该村名命名新设立的镇。
李哥庄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域,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胶东郡高密县等地,明清属胶州利涉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韩信区、胶县第三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多个区,后属沽河区、麻湾区等。
1957年撤区并乡,该地区分属李哥庄乡、沽河乡。“李哥庄”作为乡名开始使用。1958年,两乡联合成立人民公社,后改称沽河人民公社。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
1984年,人民公社撤销,改设李哥庄镇。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李哥庄镇属于胶州市。
胶州市铺集镇名称的来历
1984年,铺集镇成立,其命名源于驻地村名——铺上一村。该村历史悠久,曾是明清时期驿递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故又称谈疃铺集。撤销人民公社后,以该村名命名新设立的镇。
铺集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等地,清属胶州招贤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邦城区、高密县,后属胶县第六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属高密县。1947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划入胶河县,分属多个区,后属胶县多个区等。
1958年,该地区分属铺上乡、牛沟乡,后成立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部分村庄成立张家屯人民公社。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
1984年,人民公社撤销,改称铺集镇。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铺集镇属于胶州市。
胶州市里岔镇名称的来历
1993年,里岔镇成立,其命名源于辖区村庄——里岔村。该村相传建村于明万历年间,取名源自“孟母择邻”典故,寓意“里仁为美”。撤乡设镇后,以该村名命名新设立的镇。
里岔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等地,明清属胶州招贤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宝华区、邦城区,后属胶县第六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多个区,后属沙河区等。
1958年,该地区属沙河乡,后成立人民公社,次年改称里岔人民公社。“里岔”作为地名开始使用。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
1984年,撤社设乡,改称里岔乡。1987年,胶县改称胶州市,该地区属之。1993年,改称里岔镇。2012年,撤销原里岔镇、张应镇,设立新的里岔镇,并设立张应社区服务中心。
胶州市洋河镇名称的来历
1993年,洋河镇成立,其命名源于地理实体——洋河。该河流古称柜艾水、洋水,穿越辖区,故以此命名。撤乡设镇后,洋河镇作为行政地名正式启用。
洋河地区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为莱夷之地,后历经多个朝代。秦汉时属琅琊郡黔陬县等地,明清属胶州济实乡。1911年后,该地区行政归属多次变动,包括属胶州多个区,后属胶县第四区等。
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该地区先后属“青岛特别市胶州乡区”和“青岛特别市胶州区”。抗战胜利后,复属胶县。1953年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属胶县多个区,后属艾山区、龙山区、临洋区等。
1958年,该地区分属多个乡,后成立人民公社,次年分置为洋河人民公社等。“洋河”作为地名开始使用。1978年,胶县由潍坊市管辖改为青岛市代管,该地区属之。
1984年,人民公社撤销,分别改设多个乡。1987年,属胶州市。1993年,撤销冷家村乡,设立洋河镇;河西郭乡更名为董城乡。2001年,撤销董城乡并入洋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