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李白和杜甫见过面吗(李白与杜甫相遇的四个细节,后人多误解)

公元744年和745年,是李白与杜甫相遇、相知、相交的两年。

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在我们四千年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李白和杜甫


  • 1、两人见面前,杜甫在洛阳做什么?

李白到洛阳之前的活动轨迹很清晰,公元744年春,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当年四月,来到了洛阳。

那么,杜甫在洛阳做什么呢?

杜甫在《赠李白》(五言古诗)中是这样写的。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这首诗的意思是:杜甫在洛阳待了两年,见到了很多机诈巧伪的人;富贵人家每日荤腥不断,而我粗食都经常吃不饱;难道没有仙家的饭食,让我吃了以后容颜变得美好吗?这里还缺乏炼金丹的药,山林中就像被扫帚扫过一样,什么都没有。李侯啊,你是朝廷有名的文士,现在脱身去山林中寻幽探胜,我也有到游梁宋的意愿,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

您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杜甫不是住在洛阳城么,当时他在洛阳城有很多亲朋好友,为什么生活会这么贫困?

因为他当时不是住在城里,而是住在洛阳东的首阳山下,这两年他都在为离世的父亲守制,不能饮食酒肉,生活自然很简朴。

但问题在于:公元743年,27个月的守制就已经完成了,他随时可以离开首阳山,为什么还要住在这里?

很多人猜测,他正在为科举考试做准备,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是:他想结识更多洛阳的权贵,以图仕途上的发展。

总之,杜甫心里想的是仕途,而李白心里想的是寻仙访道。

而杜甫写这首诗,完全是出于对李白的崇拜心理,找个理由,和李白一起游荡。

那么杜甫真的跟随李白去了梁宋吗?


洛阳


2、他们初次相逢,是在洛阳分别的吗?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1)有人认为,他们俩离开洛阳,一同前往梁宋游玩,后来碰到了高适;

(2)另外有人认为,他们当时在洛阳分手,相约秋天到梁宋见面。

我认为,以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准确。

因为这一年的五月,杜甫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住在陈留(开封附近)的继祖母突然离世。

杜甫是长孙,需要安排继祖母的后事,直到八月底,才归葬到洛阳的首阳山。

也就是说,从五月到八月底,杜甫都不可能跟着李白去梁宋游玩。我认为,这应该就是他们之所以要约到秋天再见面的原因。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在洛阳就分别了,因为资料显示:李白从祖(祖父的兄弟)李彦允当时任陈留太守,而李白也去了陈留,正是李彦允的介绍,李白后来才去齐州入道。

所以应该是这样的:李白和杜甫在洛阳初次见面,互相欣赏,杜甫说我也跟着你去寻仙问道,结果突然收到家书,继祖母离世了,杜甫和李白一同赶往陈留,两个人在陈留分别前商量,杜甫安排好继祖母的后事,再到陈留(陈留就处在梁地)来找李白。

那么,杜甫和李白从见面到离开洛阳,他们什么都没做吗?

也不是。


王屋山


3、李白和杜甫,什么时候去的王屋山?

李白和杜甫相遇之后,肯定同去了王屋山,而且是为了拜访华盖君,结果华盖君已经仙逝。

因为李白和杜甫同时记录了这件事。杜甫曾写下“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的诗句。李白曾留墨,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上阳台书》:“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问题是:他们什么时候去的王屋山?

很多人认为,当年秋天,他们游梁宋时,同高适一起去的王屋山。

我认为不对,因为王屋山在洛阳城的北面,离洛阳城并不太远,洛阳城在梁宋的西面,他们游梁宋的路线却一路朝东,不可能让杜甫从洛阳赶到陈留,然后三个人再返回王屋山。

从时间上看,更可能的情形是:当年四月,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城里相遇后,两个人直接就去了王屋山,等到返回洛阳后,才收到继祖母离世的消息,然后两人才一同去了陈留,然后相约秋天在陈留见面,后来遇到高适,三人一同游玩,直到深秋时节才分别,李白接着去了齐州。

我们可以算一算,李白和杜甫在洛阳应该待了不到一个月,在游梁宋期间,从八月开始,到深秋时节,也就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在公元744年,他们顶多在一起待了两个月。

那么公元745年呢?


济南大明湖


4、李白和杜甫,到底有没有一同去齐州?

齐州,即今天的济南。

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因为李白、杜甫和高适都曾在齐州写过诗。

但是,恰恰他们三个人并没有同时到达过齐州。

(1)李白先后在公元744年和公元748年两次去过齐州。

前一次是在公元744年深秋,与杜甫、高适分别以后,直接就去了齐州。去齐州的目的也很简单,经从祖李彦允介绍,接受北海天师高如贵的入道仪式,正式成为一名道士。

这次齐州之行,他写下了有名的《侠客行》,还有《登华不注峰》、《东海有勇妇》。

后一次是在公元748年春,他写下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2)杜甫是在公元745年夏天去的齐州。

杜甫为什么要去齐州呢,是为了与李白见面吗?

不是,杜甫在齐州写了三首诗,都没有提到李白,而且这首《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在诗题中写得很清楚:他要去临邑(今天山东德州),探望自己的弟弟。

(3)高适是在公元746年去的齐州。

据查刘开扬注释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高适在公元745年去的鲁郡(即兖州),公元746年经平阴,到达了齐州。在齐州的诗歌都是在公元746年写的,比如这首《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三人写的诗歌诗题上来看,李白是陪济南太守游鹊山湖,并没有提到北海李太守。虽然杜甫和高适的诗中都提到了“李太守”,也就是李邕,但是杜甫并没有提到高适,高适在诗中也没有提到杜甫,这也不符合杜甫写诗的风格,比如杜甫晚年回忆起三人游玩时的情景,还提到高适,“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所以我认为:李白和杜甫并没有一同去过齐州,直到公元745年秋天,他们才在兖州重新会面,从时间上算,不会超过三个月。

而这个秋天还没有结束,他们就再次分别,而且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

因此,李白和杜甫在一起总的时间不会超过五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两个人的友情却已经永恒。



相关文章

四室什么意思 2025-01-24

做刀什么材料好 2025-01-24

用什么软件看房子 2025-01-24

筷子什么木头的好 2025-01-24

手表石英什么意思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