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是什么意思(创作诗歌如何使用“赋比兴”?)
说起《诗经》,大家都知道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东汉郑玄解释赋、比、兴说: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毛诗正义》
这种说法是把“赋比兴”和政治、教化相结合,是从政治劝谏的角度来分析。
唐朝孔颖达解释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简单来说,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作法,是三种修辞方法。
在诗词的创作中,如何使用好赋、比、兴最能反映一个诗人的特点和水平。
三种方法里,赋中有兴,兴中有赋 ;而比和兴,又很容易混淆。
一、赋 者铺也
诗词歌赋的“赋”,是一种文体,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南朝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等。这里说的赋,不是文体,是一种修辞方法。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解释郑玄的“赋”云 :
郑以赋之言铺也,铺陈善恶,则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 。
赋就是直接描述,不拐弯抹角,可叙事,可写景,可抒情。例如杜甫的《北征》整首诗都在描述自己一路的所见所思: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北宋著名的词人柳永,也很善于用赋的方式填词,例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这首词刻画情人离别时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通篇用赋,没有比。不过其中景物的描写有“兴”的作用。
诗经中的《葛覃》也类似,前面写景物,后面写人事,也被认为是赋。同样,前面的景物描写其实也有“兴”的作用: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二、 比 托于物
关于比,孔颖达解释说:
“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
作为臣子,不敢直接说,于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劝谏。例如《韩非子·喻老》中“一鸣惊人”的故事: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 ,无政为也 。右司马御座 ,而与王隐, 曰'有鸟止南方之阜 ,三年不翅 ,不飞不鸣,默然无声 ,此为何名 ?'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 ;虽无鸣,鸣必惊人。
楚庄王没有作为,于是右司马讲了个故事,说有一枝呆鸟,不飞不叫。楚王知道他把自己比作了鸟,于是告诉他这只鸟马上就一鸣惊人了。
《 后汉书》引用孔子家语云:
“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应用在诗词中的“比”就更多了。唐朝朱庆馀写诗问张籍,自己能不能通过考试,把自己比成了新媳妇。《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诗句中的比喻更为常见,例如《北征》虽然以赋为主,但是其中也有“比”,如: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北征》
前两句是赋,后两句是比。
南宋陈骙在《文则》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话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今天我们把比喻分为简单的三大类:明喻、隐喻、借喻。。
例如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是”明喻“。
辛弃疾“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是隐喻。
王安石“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是借喻。
三、兴 与比的不同
兴,是用某物发起,最常见的就是先写景物,然后引导自己真正想说的事情。
比和兴,最容易混淆。比,是用甲物比乙物。
叶嘉莹先生认为,兴,物的触引在先,而心的感发在后。例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前两句先写写雎鸠,是兴,后两句写人,是赋。
比,是心中先有所悟,于是找了一个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是主观理性的安排。如《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朱熹从创作技角度对“赋比兴”有过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的使用在诗词中非常普遍,例如上面讲到赋的时候,提到柳永《雨霖铃》赋中有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
寒蝉、骤雨的描写是赋,也是兴。对于景物的赋(描述),在全篇中可能起到兴的作用,例如杜甫的《吹笛》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清朝诗人吴乔认为,前六句都是铺垫,后两句点出“故园之愁”的主题,因此他认为前六句都是兴。但是单独看前六句的话,当然也是赋。
四、从岳飞两首词中看赋比兴
在《全宋词》中,有岳飞的三首词,其中两首是《满江红》,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这首《满江红·写怀》
怒髮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高昂激烈,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整首词都是用赋体,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岳飞另一首《小重山》的风格就迥然不同: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即使不太研究诗和词的人也会感觉出两首词的不同,一首如洪钟大吕,一首如丝竹管弦。《小重山》更具备词的传统特点:愁肠百转,含蓄委婉。 区别就是《小重山》用比兴之法,内心的郁闷委婉道出,而《满江红》则直言不讳、奔流而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短短七个字,即使《满江红》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比喻之中有着深远的寄托,余味深长。
结束语
诗歌中的赋、比、兴是最重要的修辞方法,赋,要注意是否刻画生动,比,主体和喻体是否恰当;兴,要注意是否符合通篇的情感色彩。
赋与兴,常见对于景物的描写,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对于景物的描述往往就起到兴的作用。
比和兴,客观感受是兴,主观安排是比。用好比兴,可以使得诗词作品更加含蓄蕴藉。